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察举制和科举制是两大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们在选官机制上具有显着的差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察举制的腐朽察举制是一种官吏举...
隋唐时期的著作 历史爱好者杨志玖隋唐史纲要—隋唐志人物培养
东周历史
2024年04月09日 02:53 46
青树网
AI文章代写
ai文章代写,可读性好。
联系qq:276145571
《隋唐史纲要—隋唐志人物培养》是历史爱好者杨志玖历时多年编纂的一部隋唐史专著,主要以隋唐时期的人物培养为中心,详细阐述了隋唐时期人才选拔、教育制度、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
人物选拔制度
隋唐时期建立了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包括察举制、门荫制和科举制。察举制是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的制度,主要选拔德才兼备者。门荫制是官吏子弟袭父荫入仕的制度,有利于培养世家大族子弟。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唐时期科举制逐渐完善,成为主要的人才选拔途径。
教育制度
隋唐时期重视教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制度。隋朝建立了国子监、太学等中央教育机构,唐朝进一步完善了教育体系,设立了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分科教育机构。唐朝还鼓励私学发展,出现了大量私塾和书院。
科举制度
科举制是隋唐时期人才选拔制度的核心,它打破了门第限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的机会。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设立了进士科、明经科、俊士科等不同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时务策论、经义、诗赋等。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维护社会公平。
人才培养模式
隋唐时期重视人才培养,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通过察举、科举等制度,选拔有才能的青年进入中央教育机构或地方学校学习。太学、四门学等中央教育机构承担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而私塾和书院则负责培养中低层次人才。隋唐时期还重视实践经验的培养,官员需要经过地方历练,才能升任要职。
专题推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