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姜子牙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名言。其中,关于国家与百姓的论述尤为引人注目,其思想精湛,值得后人深思。国家与...
唐代租庸调制庸指什么 租庸调名词解释;唐代租庸调的内容
东周历史
2024年11月17日 13:17 31
青树网
AI文章代写
ai文章代写,可读性好。
联系qq:276145571
庸:
“庸”在唐代租庸调制中指的是徭役,即国家征调百姓服徭役的一种制度。
名词解释:
租:百姓向国家交纳的实物税,主要为粮食(如粟、麦、稻)。
庸:百姓服徭役,即国家征调百姓为修缮城池、河渠、道路等公共设施。
调:百姓向国家交纳的附加税,通常为布帛等轻工业品。
唐代租庸调制的内容
征收对象:
租庸调制适用于唐代所有成年男子,不分身份,均需承担赋役。
征收方式:
租:根据土地数量和质量征收,每年征收两次,春季征“麦租”,秋季征“粟租”。
庸:按户征收,分为正役和杂役。正役每年服役一次,为期30天;杂役不限次数,根据需要征调。
调:按人头发放布帛定额,每丁每年交纳绢二丈或麻三丈。
抵免制度:
租:百姓可以缴纳现金或物品抵免租赋。
庸:百姓可以缴纳“代役钱”抵免徭役,代役钱的数额由国家规定。
均田制配合:
租庸调制与均田制相配合,国家将土地分配给百姓耕种,百姓负责缴纳赋税和服徭役,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和公共工程建设需求。
专题推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