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的成语典故和故事简介 长平之战涉及到的成语故事
ai文章代写,可读性好。
联系qq:276145571
《长平之战》的成语典故和故事简介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场战役不仅对当时的战国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衍生出许多成语典故,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以下是关于《长平之战》的成语典故和故事简介。
一、成语典故
1. 败走麦城
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长平之战。当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赵国军队的主帅,他自恃才高,不听取部下意见,盲目指挥,导致赵军在长平之战中惨败。成语“败走麦城”便是由此而来,比喻陷入绝境,无法挽回。
2. 纸上谈兵
典故同样出自长平之战。赵括在担任赵国军队主帅之前,只懂得在纸上谈论兵法,没有实战经验。在长平之战中,他因不懂得灵活运用兵法,导致赵军大败。成语“纸上谈兵”用来形容只会空谈理论,不懂得实际操作的人。
3. 举世闻名
典故来源于长平之战后,赵国军队的惨败引起了各国的关注,使得长平之战成为战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战役之一。成语“举世闻名”由此而来,表示事情或人物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4. 胜负未定
长平之战初期,赵国军队在赵括的指挥下,一度取得优势。然而,由于赵括盲目指挥,导致赵军陷入困境。成语“胜负未定”便是由此而来,表示事情的结果尚未明朗。
二、故事简介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役。当时,赵国为了抵御秦国的侵略,决定与韩国、魏国结盟,共同抵抗秦国。然而,由于内部矛盾和指挥失误,赵国军队在长平之战中惨败。
故事的主要情节如下:
1. 赵括接任主帅:赵括在父亲赵奢去世后,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赵国军队的主帅。然而,赵括缺乏实战经验,只懂得纸上谈兵。
2. 秦军进攻:秦国在白起将军的带领下,发动了对赵国的进攻。赵括率军迎战,初期取得一定优势。
3. 赵括盲目指挥:在取得优势后,赵括开始盲目指挥,不听从部下意见,导致赵军陷入困境。
4. 秦军围困赵军:秦军抓住赵括的失误,发动猛烈攻势,将赵军围困在长平城内。
5. 赵括自杀:在长平之战中,赵括因指挥失误,导致赵军大败。赵括在绝望中自杀,赵国军队也随之溃败。
6. 赵国灭亡: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最终被秦国所灭。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还衍生出许多成语典故,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专题推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