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周历史文章正文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 《儒林外史》名词解释—儒林外史学者

东周历史 2024年11月04日 11:35 36 青树网
AI文章代写

ai文章代写,可读性好。
联系qq:276145571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刻画了众多封建知识分子形象。小说中涉及的明代文化教育制度以及科举考试的相关名词,被统称为“南施北宋名词”,是理解小说背景和人物行为的重要知识点。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 《儒林外史》名词解释—儒林外史学者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明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分为府、省、京三级考试,分别称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在各府举行,成绩优异者称“举人”;会试在京城举行,成绩优异者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成绩优异者赐予进士及第,授予官职。

府学、县学

府学和县学是地方官学,教育官员子弟和平民百姓。府学设于府治,县学设于县治,由地方官员兼任学官。府学教育水平高于县学,有训导、学正、教谕等职官,设有儒学、经学、宗法等学科。

生员、童生

生员指明代入学府学或县学的学生,参加科举考试前一般需通过“童生试”,成为童生,成为生员后才具备参加乡试的资格。童生试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

庠生、增生

庠生指已入学府学或县学的生员,其中成绩优异者会被提拔为增生。增生拥有科举考试的优先权,被推荐参加乡试时可直接进入“优贡”名额,不用参加院试。

学规、学约

学规和学约是府学和县学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了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要求和考试规则。学规主要约束学生的行为,而学约则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违反学规或学约的学生将受到处罚,轻则训诫,重则开除学籍。

童子试、童生试

童子试是童生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一步,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县试由县学主持,府试由府学主持,院试由按察使司主持。通过童子试后,童生才能入学府学或县学,成为生员。

专题推荐:

西周前期专题

春秋时代专题

战国时代专题

商朝时代专题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标签: 名词解释 府学 县学

发表评论

青树网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47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