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继五代十国之后出现的政权,其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宋朝是否算正统王朝一直备受争议,主要有以下原因:受禅让位宋朝是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框架 唯物论知识点框架-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
东周历史
2024年10月24日 14:12 39
青树网
AI文章代写
ai文章代写,可读性好。
联系qq:276145571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框架中,唯物论知识点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是在先秦诸子思想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重实效
中国古代文论注重文以载道的功用性,强调文学作品要发挥教化民众、针砭时弊的作用。如《诗经·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表达,可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风貌,从而起到教化人的作用。这种重实效的思维方式也体现在后世的文学批评中,如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出的“文质并重”的原则,即要求文学作品既要有内容,又要有形式美。
重
中国古代文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强调文学作品要符合道德规范。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认为文学作品应宣扬仁义道德,弘扬礼教精神。如《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所闻,者皆古人也。”认为诗歌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陶冶人们的情操,团结人们的意志,表达人们的怨愤之情。这种重的思维方式也体现在后世的文学批评中,如王夫之《古文辞论》中提出的“文以明道”的原则,即要求文学作品以阐明大道为目的。
重感性
中国古代文论承认文学作品的感性特征,重视文学作品中情感的表达和形象的描绘。如《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自由创造的过程,作家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重感性的思维方式也体现在后世的文学批评中,如袁宏道《叙小修诗》中提出的“性灵说”思想,即要求文学作品表现作家的真情实感。
专题推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