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首诗运用了伊尹的典故(哪首诗运用了伊尹的典故的诗句)
西周历史
2025年01月12日 03:38 5
青树网
AI文章代写
ai文章代写,可读性好。
联系qq:276145571
流传千古的诗作《杂诗》中,杜甫曾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的豪迈之句表达了对人生的旷达豪迈之情。这首诗的末尾却通过伊尹举鼎的典故,隐晦地表达了对时事的愤慨之情。
典故出处与寓意
伊尹举鼎的典故源自《史记·殷本纪》,讲述了商朝开国功臣伊尹在夏桀暴政时期,被举荐为厨子,却凭借着煮汤时举起一口大鼎的非凡气力,感动了夏桀,最终辅佐商汤灭夏的故事。
杜甫在《杂诗》中引用这个典故,意在讽刺当时奸佞当道,贤人不得其用的朝政乱象。他通过伊尹这个“托足之处无”的贤臣形象,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并暗喻朝堂之上亟需一位能举起“千钧鼎”的贤相,来扭转乾坤,拯救黎民于水火。
借古伤今的情怀
杜甫借用伊尹的典故,不仅表达了对时事的愤慨,也流露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他通过“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迈之语,表达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子之心。在“君不见”的感伤慨叹中,杜甫又流露出对国运艰难的无奈和悲愤。
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杜甫《杂诗》中的伊尹典故,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写照,也反映了唐代中后期复杂的政治局势。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感怀世事、表达愤慨时常用的典故。
通过对伊尹举鼎典故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杂诗》的深刻含义,体会杜甫在盛唐末期的苦闷和忧愤,以及他对国家兴衰的殷切期盼。
专题推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